能力和经验总结能力建立起来的时候,书便不是你思想交流的主要来源了。——生活才是思想交流的主要来源,爱读书,更要爱生活。读书可以培养智慧——智慧在《新华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里是这样定义的:“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拥有了智慧,便可以在生活中产生和创造新的思想。
那么,下一个问题便是怎样读书?
培根对此也有精辟的结论:“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这个观点可谓经典而深刻。——我参与读书大赛决赛时曾有此一言:“在大学里的一段时间里,我曾每天读十本书。”——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甚至有猛烈抨击者。——这是何其可笑的行为。暂且不说有“快速阅读法”这一科学读书法的存在,就读书的“选读”和“肢解读”就可以省略好多的时间。——书是人写出来的,人又是不完美的,他写出来的书也不可能完美,就没必要花费时间全盘阅读。正如培根所说,对于可浅尝的书便不要花费太多时间,选读便可;对于可吞食的书,要进行“肢解读”;对于少数的要咀嚼消化,就要花时间去“全读”。——与此相反,好多人本来读书速度就慢,还要一页一页地翻着开,这种读书方法效率极其低下,无疑是对时间的扼杀和对生命的浪费。
最后,给各位读者提个建议:制定个读书计划,有目的性地去读书,可以将各类要读的书进行时间规划,从而建立起个人知识系统。——但也有一良言奉告各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真是知我心也,善哉善哉。)
王洪炼
2010年4月30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论大学教育
我许久以前就想写一篇关于大学教育的文章,但由于种种借口,一直没有动笔。“若要懒惰,何患无辞?”我知道自己作为人具有不可避免的动物性,因此便有难以逃脱的懒惰,我必须与此懒惰做坚决的斗争,将浪费我时间和寻找借口的那个躲在我脑袋里的坏小人揪出来狠狠地揍一顿,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以让那个令我珍惜时光、不倦奋斗的好小子有所行动。一个人的进步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战斗,打败旧的自我,造就新的自我。我必须时时坚持打击旧的自我,坚持每天都保持进步。
何谓大学?这个问题我从大一一直追寻到大三,终于搜罗思索得一些眉头。关于大学,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大人之学”,所谓大人之学即学习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以从容入世。第二种观点是“博学”,指泛泛而学,旨在扩大个人视野,以求对整个世界有所大概了解,以为个人日后发展奠定思想基础。而关于第二种观点*有异曲同妙的见解,他认为所谓大学本科教育就是通才教育,追求广,而大学专科教育就是专才教育,追求专,因此有本科与专科之别。
既然大学的定义已大概知道,那么什么是大学教育?
有大学教育这回事吗?我个人一直认为教育没有阶段之分,一个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直到生命结束。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智商=心理年龄实际年龄,当一个人随着实际年龄逐渐增大,但心理年龄却没保持与年龄同等速度递增甚至停止增长时,这个人的智商实际上是在下降的。我们从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知识渊博,一直坚持学习的老头即使白发苍苍,但是脑瓜子还是很灵活,而一些老人很早就出现老年痴呆症或者头脑不清醒的状况。有大学毕业这回事吗?郑渊洁认为没有,因为只要人还没死,就永远要学习,就永远没有毕业那天。
那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迪人的思想,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就像教小孩子学骑自行车不是为了让他掌握很多关于骑自行车的知识,而是在于让小孩子自己能独自骑着它,一个人上路。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不是这样的,它是一种收敛型的逻辑思维教育。我们的思维模式可分为顺向型思维、逆向型思维、发散型思维和收敛型思维。中国教育的考卷上的标准答案和参考答案就是训练学生的收敛思维和顺向思维,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很少进行训练,因为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而判定“正确”的标准就是可以拿到分数。日本的小学里在学生第一天上课时都会给学生上一节“一支铅笔到底有多少种用途?”的课,有的学生说可以画画,有的说可以削尖了当武器,有的说没水喝时可以把铅笔芯抽出来插进土壤里吸取水或者潜水时当通气管……这些学生后来走上工作岗位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因为他们不会一条死路走到尽头,他们尝试各种途径,敢于大胆尝试新的路。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这个概念的,只要能达到目标的,就是路,不管它是地洞、隧道、高山、水底还是天空。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大学教育只要实现了一个目标就算成功了,就是让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拥有智慧。而“大人之学”以及“博学”是这个目标的外化。真正有智慧的人可以通过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和观察人,就可以产生很多很有智慧的知识。在书这个知识载体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很难获取前辈的间接知识,只能通过观察、思考和经验来获得直接知识。但就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的根源来看,它们的本质都是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和经验。
所以一个人只有掌握了独立思考和拥有智慧的能力,他才真正掌握了学习的真谛。像中国古代的老子、孔子,西方的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都属于这类人,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思考和经验,才有了最初的人类智慧。
大学教育有一个特征,就是考试。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它又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所测试的东西是片面的,它只能测试学生对固定题目的理解和解答,却不能测试学生的智慧。所谓智慧就是对自我的理解程度,并在理解自我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世界各种物质和意识的看法。所以西方很多哲学家提出“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将要去往哪里?”“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等哲学问题,这些都是追求智慧所必须解答的基本问题。如果一个人真正弄明白并解答了这些哲学问题,他便找到了智慧,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关于人生意义,我个人认为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释迦牟尼曾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而连续七天七夜不食不眠地坐禅,最后终于从大自然中顿悟,发现人生的目的就是死亡。当然,人的终极目标就是死亡,它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结局。但是人来源于虚无,也会归于虚无,那么它的意义在哪里?其实,人生的意义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比如一道菜的原料本身是不能称之为菜的,但因烹调厨艺的不同,同样的原料可以做成上百上千种味道各异的菜式。因此我所理解的人生,只有个体达成自我终极目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它才称得上一个人生——倘不然,我称之为半生不熟的菜。
我本人虽极为不满大学的教育,并曾坚持退学,后因家人和学校的力劝阻挡而留在学校。但我明白一个人要不断的进步,他就必须改变自我生长的环境,就像一朵花要长得茂盛就要寻找最适合自我的土壤。“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经典例子,而爱迪生的母亲更为了让独特的爱迪生更好的发展而选择了自己教育孩子。这些例子要举起来比比皆是,比如童话作家郑渊洁要自己读小学的儿子退学,并自己教育孩子;比如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纳什研究博弈论……这些例子都证明一个真理:任何的学习都是对自我的领悟并自我教育。而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是拥有智慧,任何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个体的行为发生长期的改变,并使之成为一种本能。
当然,任何学习的对象归根结底都是思想——自然和社会物质表现的内在逻辑都是思想——正是思想的进步推动着人类世界的进步。
因此,大学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启迪人的思想,使其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最后,祝所有海大人“有志人终成智者”,不要以海大为耻,而要海大以你为荣;才华横溢、卓越不群、特立独行、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如我者尚蛰伏于海大而韬光隐晦,何必不齿于海大乎?)
王洪炼
2010年4月19日于海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考试作弊说起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从表面上看貌似是学风不正的问题,其实从本质分析,却是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不可避免的弊端导致的——而之所以在大学里作弊这个现象得到激化,也是与大学里宽松的考试环境和60分“万岁”、不及格就补考或重修的考试制度有莫大的关联。
考试的本质是为了测试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题目的“制定”便使考试有了“投机取巧”的可能——不去专研知识,却来研究出题者的题目类型或者来预测题目怎么出。——于是这种行为便背离了考试的本质了。然而可悲的是,中国教育似乎从小学六年级、初三、高三到大学的四六级考试,都有类似的模拟题和预测题——“分数”似乎成了区分“学习好”和“学习不好”的分水岭,甚至成了区分“聪明”和“不聪明”的指标。
从前有个老和尚,他有三个弟子。有一天老和尚吩咐三人:你们三人去一趟美国,深入体会美国的风俗人情,回来后我将对你们进行测试;这个测试有十道题目,以分数来鉴定你们的了解程度和见解。于是第一个弟子亲自跑到美国去体会那里的风俗人情,体会颇多;第二个弟子跑寻找关于老和尚的预测题和模拟题,终于在师兄那儿找到了,他训练一番,对于考试十拿九稳;第三个弟子便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测试题目的资料,藏于衣服内,准备作弊。——结果第一个弟子考试成绩不怎么样,因为老师出的问题有些他没亲自体会到;第二个弟子考得不错,几乎每道题他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第三个弟子不小心被抓住了,被老和尚逐出了师门。
以上小故事中的三个小和尚可以概括了几乎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中国绝大部分是属于第二个小和尚的学习方法,就是研究题目,做题,将各种类型的考试题都做得滚瓜烂熟,考试成绩普遍不错——所以中国学生成了世界上最会考试的学生,考试成绩在世界各所名牌大学都有目共睹,但是却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就。
这是否是一种南辕北辙的学习之道?中国*、中国政府、中国的学校、中国学生和其他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地反思。——当考试已经背离了学习的本质,变成一种无用甚至是浪费时间的举措时,是否应该考虑改变考试制度了?
前些日子新闻里报道中学里有老师为了评职称,帮助其学生作弊。——当作弊已经扩展到教学者的时候,人们还能期待什么呢?作弊存在哪里?——学生考试作弊、老师评职称也作弊、政府官员“贪污受贿”、企业老板“偷税漏税”、高校学术界大搞“论文抄袭”、各种伪劣产品应运而生、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种种的“作弊”现象已表明,假如没有一种真正的高尚的奉献于某个领域的精神,即使有再严密的考核制度来区分事物的优劣,也难以杜绝“作弊”事件的产生。
因此,无论是中国学生也好,还是其他的中国人也好,必须树立一种为某一领域奉献一生,不在乎其他各种所谓“标准”的考核,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作弊行为的产生。
王洪炼
2010年7月2日 。。
克努得的葬礼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心已许 七零反派小媳妇+番外 这个皇帝有点用(神啊!请别让我穿越最终回)+番外 重生后我成了大佬的小祖宗+番外 开拓者传奇 一枝梨花压海棠 鬼事手札 网游之狂战天下 综漫]恶魔之恋 吞噬九重天 白蛇娶亲,百鬼送嫁 远古七十二变 混仙录 重生之宠爱至上 作者的瓶颈 蜕变公主的复仇使命 我不是天生欧 总编爱耍诈 信息素紊乱 小编万万岁